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 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copy_link' | translate }}
{{ '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
{{ childProduct.title_translations | translateModel }}
{{ getChildVariationShorthand(childProduct.child_variation) }}
{{ getSelectedItemDetail(selectedChildProduct, item).childProductName }} x {{ selectedChildProduct.quantity || 1 }}
{{ getSelectedItemDetail(selectedChildProduct, item).childVariationName }}
2020 〇循環設計展 |春室響應計畫
《循環之春.盛花之樹》,以五十餘種在活動結束後搜集得來的「剩花」加以風乾保存,依風乾程度及色彩構成花樹,重新給予乾燥花材觀賞的生命;將「剩花」轉化為「盛花」——豐盛之花。
從盛放之花到剩餘之花,最後成為豐盛之花;豐盛的除了視覺,還有那些因花朵生命而觸動的心靈。
樹腳下運用了春室前一檔展覽《玻形 When Glass is Formed 》中的玻璃砂與玻璃膏作為壓重;玻璃作為一種可100%回收循環再利用的材料,與盛花之樹結合,亦象徵著春池與巧偶在循環議題上的不謀而合。
作為循環設計中最重要要素的「人」,在此更推動著盛花之樹不斷循環:我們將活動中已然盛放的花朵,掛於此樹上加以風乾保存;參與者將已風乾的花材以投入式花藝手法,集體創作出新的花藝作品。
當參與者取下已風乾的乾燥花材時,可將一旁其他活動中剩餘的盛開花朵,再次懸掛於《循環之春,盛花之樹》這件作品上。春是春室的春,亦是春天的春;如同春天之於四季的回還往復,花朵的生命、花朵的美,也將順著循環之流,持續豐盛。
循環之春.盛花之樹
由近60種的各式剩花,聚合而成的盛花之樹,是無比的浪漫。
也因為來往的人群互動 和你我,留下了所有人共同創造的美好循環。
CIAO!Flower Design 巧偶花藝‧設計的林主理人敘述到創作這件作品的初心
「當花朵盛放之後,剩下了什麼?」
身為花藝工作者,這道詰問恆常梗在心頭。
初初踏入花藝領域,在其他花店工作時,最難以適應的,莫過於那些婚禮或活動上盛開的極鮮妍美麗的花朵,為了撤場的便利,在活動結束後隨遭剪棄的處理流程。
甚至是店頭未曾使用即盛放而無法販售的花朵,也是如此毫不留情的丟棄。
或許對某些花藝職業人士而言,這些花朵不過是商品,有效期的商品。
然而在梨山上的兒時經驗,讓我對農作物的生產過程多了幾分感悟;對我而言,光是想到植物為綻放花朵耗費的養分氣力、農人培育花朵流下了的辛勞汗水,甚至是花商們整理花朵的不厭其煩,在這些有形無形的心力中,花朵才得以在花藝工作者手中盛放。
光是想到這些,我便難加接受以如此粗暴的方式對待花朵。
以五十餘種在活動結束後搜集得來的「剩花」加以風乾保存,依風乾程度及色彩構成花樹,重新給予乾燥花材觀賞的生命;將「剩花」轉化為「盛花」——豐盛之花。
從盛放之花到剩餘之花,最後成為豐盛之花;豐盛的除了視覺,還有那些因花朵生命而觸動的心靈。
作為循環設計中最重要要素的「人」,在此更推動著盛花之樹不斷循環:我們將活動中已然盛放的花朵,掛於此樹上加以風乾保存;參與者將已風乾的花材以投入式花藝手法,集體創作出新的花藝作品。
當參與者取下已風乾的乾燥花材時,可將一旁其他活動中剩餘的盛開花朵,再次懸掛於《循環之春,盛花之樹》這件作品上。春是春室的春,亦是春天的春;如同春天之於四季的回還往復,花朵的生命、花朵的美,也將順著循環之流,持續豐盛。
THE LOOP — THE POOL — THE LOOP ——————
「〇循環」能不能是一種生活風格?
〇整體策劃 |W春池計畫 / W Glass Project
〇策展協力 |朋 丁 pon ding
〇視覺設計 |究方社
〇花藝設計 |CIAO!Flower Design 巧偶花藝‧設計
〇工藝展出 |日本富山工藝交流協會╳台灣設計研究院
〇飲品合作 |春水堂 Chun Shui Tang
〇杯器設計 |無氏製作
〇醃製活動 |胭脂